“這些日子網上都是預售荔枝的,我也買了一份,但是我的荔枝卻被別人簽收了?!笔忻窆壬涨跋雵L鮮買荔枝,但卻遇到了奇怪的事,明明沒收到貨,卻被告知已被人簽收。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其實像郭先生這樣的網購經歷并非個例,尤其是這種新上市的水果,商家在網上銷售時暗藏了不少“貓膩”。
自己買水果卻被別人簽收
郭先生前不久在網上看到荔枝即將上市,有不少商家推出了荔枝預售,5斤荔枝有的售價50多元,也有的售價30多元。賣家稱付款一周后荔枝就會上市,郭先生買的是第一波的鮮荔枝,售價30多元,這個價格也是嘗鮮價??粗T人的價格和網友下單的數量,郭先生選擇了這家店下單付款??墒堑攘艘恢芎?,賣家并沒有發貨,幾次催問后,郭先生從物流信息上看到等了十多天的荔枝終于發貨了??墒亲屗婀值氖?,荔枝發貨后,物流信息卻一直沒有變化,而且3天后,竟然顯示已被簽收,簽收地和發貨地都是廣東。郭先生詢問賣家是什么情況,賣家表示發錯貨還道了歉,說馬上補發?!拔矣X得賣家都說了補發,而且過了幾天的確收到了荔枝,也就沒在意??墒蔷o接著我在別家買的預售楊梅,竟然發生了同樣的事,發貨后就被發貨地的某人簽收,最后遲了好幾天才收到?!惫壬鷮τ浾哒f道。后來通過查詢評價,郭先生看到也有買家提到了類似遭遇,水果被別人簽收,然后賣家再補發。
想嘗鮮卻被商家忽悠
其實郭先生遇到的,并非是個別情況。本市一家水果銷售商告訴記者,對于即將上市的水果,很多商人都會在網上搞預售,但其中有不少濫竽充數的“二道販子”,例如荔枝在5月上市,第一波的荔枝價格相對較高,一些商家為拉攏顧客消費,收取上貨資金,就會標出一個低于市場價的售價,可消費者并不懂市場行情,紛紛買單消費。然后賣家就會采取緩慢發貨的方式,或者虛假發貨的方式推后發貨時間,這時的荔枝市場價格已經降下來了,賣家再跟消費者各種道歉。因為消費者只是晚了幾天收到水果,所以一般也沒什么怨言,但其實是被商家忽悠了,消費者買到手里的并非一開始宣傳的剛剛上市的新鮮水果。
“中間人”倒買倒賣
另外這位業內人士介紹,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一些人并不具備貨源,而是借這個熱度,倒買倒賣。他們不用進貨,手里也不用押著水果和貨款,只是和銷售商達成合作關系,幫著銷售,然后再由真正的銷售商發貨,這個中間人從中賺取差價。這樣一來也容易造成發貨不穩定的情況出現。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,購買水果這樣的商品,尤其是預售水果,盡量選擇信譽好的賣家,購買之前要看一下其是否是專營店,盡量貨比三家,謹慎下單。
本報記者 鄭妍
|